第四百七十六章 緣‘現’
察覺到項文龍疑惑目光,楊樹新苦笑着搖頭:
“我可沒說,再說,我也不知道項先生就是将軍。”
“呵呵,項将軍英眉劍目,身有兇煞之氣,必定是手沾無數鮮皿之人,但樣貌堂正,一身正氣,煞氣不侵,并非邪惡之徒,想必便是統領一方的将軍了。”濟海笑着道。
“大師過譽了。”項文龍點頭,算是默認。
食不言,寝不語,齋飯期間禪房寂靜無聲,之後便是飲茶,如此便是閑聊。
項文龍這才得知,楊樹新大師竟跟濟海是朋友,原因便是楊樹新懂得雕刻技藝,雕刻之物栩栩如生,時常來普陀山幫忙修繕。
而本以為濟海是嚴謹之人,此番閑聊才知道并非如此。
濟海雖是寺中一僧,卻熟知天下事,哪怕如今社會發展迅速,那些潮流的事情,甚至比項文龍懂得還要多。
不過心裏想想也就釋然,不踏入紅塵,又怎麽走出紅塵?
對于世間萬千俗事,隻有感受過,親身經歷過,才能出塵。
心中對這位濟海大師,更是敬仰。
“呵呵,濟海大師精通玄學,項先生既然來到這裏,不如測一測?抽簽、測字都行。”楊樹新忽然提議道。
項文龍愣了愣,他不相信什麽命運,認為命運隻掌握自己手中,因為不相信,所以從小到大就從未做過求簽之類的東西。
“呵呵,人之命,自有軌跡,知與不知,其實并不影響什麽,該來的總會來,該發生的一樣會發生。”
“不過,因有軌跡,在發生一些大事之前,自然有其玄妙預兆,窺探一絲一毫,可趨利避禍,項将軍有龍鳳之姿,自會遇難成祥,知與不知,倒也不妨事。”
濟海雙手合十一笑,他也看得出,項文龍并不太信這些。
“難得有緣遇到大師,我倒是願意一測,敢請勞駕主持。”項文龍忽然改變了注意。
一來好奇,想要聽聽大師講解,二來:有關這方面玄學,之所以能夠傳承萬千年,自有其厲害之處。
況且如今他面對猩紅組織,多少有些左右為難。
楊樹新忍不住一笑:“濟海主持十分厲害,輕易不與人測。”
“楊大師過譽了。”濟海微微一笑,看向項文龍:
“呵呵,項将軍如何測法?”
“測字吧。”項文龍猶豫一下道。
“請。”濟海笑着點頭,拿出筆墨。
項文龍點頭,在宣紙飛快寫下一字——現!
因為心中迷惑,自己在明,敵人在暗,他想也不想也出一個出現的‘現’!
楊樹新眉頭挑起,此字龍飛鳳舞,磅礴大氣。
而所謂測字,基礎之學便是拆字,從第一眼拆開現字,那就是‘王’、‘見’,王見?
那可了不得了!
當然,這隻是第一步拆字,‘王’字亦可拆,‘見’字同樣如此。
除此之外,真正深奧之處,還要觀看此字的形與神,畢竟同樣一個字,每個人寫出的樣子多少有些不同,解說自然也有不同,而這些,楊樹新就不懂了。
他看向濟海大師。
濟海大師認真端詳字樣,沉默良久。
項文龍安靜坐在一邊,靜等不語。
“王非王,項将軍乃君主之下,聽聞項将軍來自北方,那便是北王了。”
項文龍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但心裏多少有些震驚。
楊樹新則是一臉震驚。
他當初是通過葉少楓介紹,因為葉少楓曾有恩惠于他,這才幫忙來到松海城,并且聽葉少楓特意囑咐,項文龍非常人,但是好人!
楊樹新見多識廣,也察覺到項文龍氣勢不凡,卻沒有想到竟是北王。
“但是,此王如今看來,似乎有些不佳,項将軍仕途職位,如今恐怕是遇到了些阻礙。”
項文龍依舊沒有說話,心裏卻是震驚,如果之前對方說出自己是北境之主,倒也隻能算是欣賞他的眼力,而如今竟然隻通過一個字就能說出自己的北境之主已經被撤掉。
足可以證明,濟海大師,果然非同了得!
“在看運勢。”濟海大師淡淡的道:“項将軍雖有龍鳳之姿,但運勢并不太好,一生多有坎坷,但隻要守住本心,終能化龍。”
項文龍微微皺眉,點頭雙手合十道:“受教了。”
“呵呵,不知小僧可否知道項将軍原名?”濟海笑着道。
“項文龍。”
濟海大師伸手撫須一笑:“看來項将軍取名之時,便有大師看破,還望項将軍尋名而做。”
楊樹新一臉奇怪,項文龍皺眉思慮,猶豫一下道:“不知大師可否言明?”
“這倒沒什麽。”濟海搖頭不在意的一笑:“所謂運勢,其實與本身有關,性格與處事方式至關重要。”
“人之一生,所遇之事何止萬千,同樣一件事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因性格不同,處事方式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項文龍忍不住點頭,這句話看其通俗,其實有大智慧。
“項将軍應是個固執之人,‘固’而少變通,項将軍名諱中‘文’之一字便是說,不要太固執,柔和解決,有些事情既然發生,該怎樣解決便怎樣解決,不要把自己同樣禁锢在其中,終會化龍。”
“而且,看此字根骨,項将軍最近恐怕有皿光之事,生命自然無礙,但還需小心謹慎。”
項文龍徹底陷入沉思。
濟海大師所說不錯,并且十分抽象,看似什麽重要的事情都沒有說話,可是又感覺說了很多。
良久之後,項文龍忍不住又向濟海大師求簽。
“事不過三,項将軍不知這次測什麽?”濟海主持道。
項文龍明白大師的意思,事不過三,換句話說,這是他最後一次冊!
“那就測孩子吧,不知最近兩年,我能否再添子嗣?”想到自己跟妻子趙語彤,項文龍說道。
很快,項文龍便抽簽,而抽簽結果喜人。
濟海大師說,不用這兩年,今年可種,明年便可開花結果,應是兒子。
項文龍大喜過望。
中午時分,百月和月柔兩女來到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