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揭穿冒牌貨
時間流逝,很快就到了五月。
果然不出所料,南方到了雨季,從之前的陰雨連綿,變成了大雨傾盆,而且下個沒完沒了。
盡管南方各地,尤其是河流附近的城鎮鄉村頗有準備,卻也沒料到水勢漲得那麼快。
幾乎就是以肉眼可見速度上漲,水災頃刻間蔓延。
南方各地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到當今案頭。
當今郁悶得差點吐皿,對于地方官員的無能,再次有了深刻的認識。
明明知道可能有水災,地方官員依舊抱着僥幸心理,各種防災準備嚴重不足,等水災真正到來就傻眼了。
沒什麼好說的,朝廷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派遣欽差趕去,監督地方官府正常運轉,順便救濟災民,至于更多的就沒指望什麼了。
當然了,遇到那些表現差勁的,該殺的殺該抓的抓,至于該摘官帽子的也用不着客氣。
當今也是有心理準備,打算趁機清洗一下官場。
真要說起來,這些破事都是他老爹,上皇遺留下來的麻煩,結果得叫當今幫忙收尾,心中的郁悶可想而知。
上皇晚年,突然開始追求身後名。
自然而然的,放開了對官員的約束,導緻官場上各種烏煙瘴氣,山頭林立互相攻擊。
南方官場,被幾大派系牢牢把持,其餘派系官員根本就沒辦法在這裡立足。
時間一長,自然導緻各種平庸的官員大量充斥官場。
平時還沒什麼,有派系力量支撐,一般就是禦史台都不願意輕易招惹是非。
結果遇到了事情,有沒有能力立即原形畢露。
之前礙于上皇的顔面,當今也不好折騰太過,眼下機會難得,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于是,今年還沒有過去多久,從北到南被拿下的官員數以百計,一下子空缺了大量實權職位出來。
凡是有機會上位的候補官員們,一個個忙碌起來找門路尋靠山,想要趁機上位擺脫後補的尴尬處境。
甯榮二府作為京城實力派權貴,自然也是衆多後補官員抱大腿的對象。
隻是,甯府這邊賈蓉經常不在,秦可卿也不好招待外男,倒是沒有那麼多上門拜訪的。
榮府這裡,則是門庭若市車水馬龍。
賈蓉倒是沒有拒絕收納門人,也會安排幾個能力不錯的,可也就是如此了。
畢竟,在官場上單看人品是不行的。
另外,手裡有權沒權可能又是兩種心态,他可不想因為門人的事情,被禦史台給盯着不放,那就冤枉了。
他安排下去的門人,都是需要做事的位置。
有沒有能力,或者說願不願意做事,一看便知。
賈蓉真正需要關心的,則是賈氏族學培養出來的一幹官員,這次倒是一個不錯的安置機會。
南方那邊就不指望了,沒有根基貿然将人送過去,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排擠,何苦來哉。
而且那裡是世家和士紳的天下,開國勳貴的力量伸不過去。
北方這裡情況要好得多,士紳力量沒那麼誇張。
因為地理和經濟因素,這裡的世家力量也沒那麼強大。
起碼,開國勳貴集團的話語權是很大的。
不用太過擔心受到排擠的問題,隻要自身表現不差,甯府基本都能罩得住。
關鍵的是,賈蓉安排的族學畢業生,基本都不是走的科舉路子,想要升遷相當艱難。
從九品跨越到八品就是不小進步,若是能夠成為七品縣令,那升遷速度就很迅猛了。
為了不引起太大波瀾,甯府這邊也沒做得太過。
基本都是将人安排成為縣衙主薄,縣尉以及縣丞一類官職,如此已經讓那幫家夥很滿意了。
之前,他們基本都是漕運衙門下屬的倉使一類存在,九品職位的事務官吏。
雖說油水不錯,可基本沒什麼前途可言。
眼下能夠跳出漕運衙門的藩籬,進入地方官府衙門做事,不僅品級上去了,就是前程都光明多了。
官場上的潛規則,非進士非恩蔭官員,最高能夠做到五品知府位置,已經算是一方豪雄了。
若是還在漕運衙門當倉使,最高能夠混到七品的大使就已經燒高香了,還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價
當然了人各有志,有人喜歡倉使這樣安穩又有油水的職位,不想去地方衙門官府拼殺,也是強求不來的。
經過一番運作,甯府或者說賈氏族學的影響力和勢力,在短短時間内迅速擴張。
雖然還不起眼,可過上幾年能夠發展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
别的不說,起碼打通了不少地方官府衙門的渠道。
後續的族學畢業生安排的入職機會,可要比前輩多得多了。
賈蓉有條不紊的安排人員,低調之極很難引人關注。
沒辦法,有隔壁榮府幫忙吸引外界注意。
榮府一點都沒有遮掩,對于上門的家夥來者不拒。
說一句收禮收到手軟都不為過,真特麼的葷素不忌。
政二老爺最近的精神狀态相當不錯,滿臉紅光一看就知道有什麼好事。
在甯榮街遇到幾次,賈蓉隻覺得好笑。
聽聞政二老爺收門人收到手軟,也不知道能不能記住所有人的姓名
至于将所有門人都安排妥當,就是内閣大佬都難以做到,更别說政二老爺了。
按說,政二老爺在通政司混迹那麼久,聽過的事情應該不少吧,難道以為自己能夠駕馭那麼多的門人
後來才知,都是王夫人的鍋!
這位稱得上一句‘見錢眼開’,不管什麼人送上的銀子和貴重禮物,她都敢收下。
也不怕裡頭有問題,反正好處她得了,收尾的事情就得政二老爺負責了。
偏偏老太太也是不管不問,好像不知道一般,怎麼可能
政二老爺又是個愛面子的,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他也不可能朝王夫人大吼大叫表示不滿,隻能将郁悶憋回肚子裡。
當然,他的耳根子一向很軟。
被新收下的門人一陣吹捧,整個人都飄飄然起來。
能夠安排下去的,他倒也沒有吝啬,隻是榮府的牌面畢竟有限,能夠安排五六人已經是極限了。
再多,就得動用金陵四大家族的資源,政二老爺也知曉其他幾家不太可能松口。
賈蓉倒也沒說什麼,既然是政二老爺的門人,以後出了什麼問題,政二老爺就要負主要責任。
不過在那幾位被安排的門人上任時,他還是派身邊的人過去警告提點了一番。
說話用不着那麼客氣,榮府能安排他們的職位,自然也能将他們的官帽子輕松摘下,要他們不可自誤。
榮府的門庭如市并非獨一無二,最近不少權貴府邸門前,都是這麼個車水馬龍的景象。
如此,倒也沒叫榮府特别顯眼。
再說了,以榮府的能量,能夠安排一兩位五品知府,已經就是極限了。
比起其餘權貴,安排的四品甚至三品實職,那就要遜色得多了。
唯一例外的,就是賈雨村這厮。
不得不說,在沒有徹底發迹,或者說達到自身目的前,這厮的表現相當謙虛低調,而且能力也十分出衆。
之前,他和林如海一家子一同上京,經過一番操作混到了五品知府的位置上。
和紅樓原著不同的是,此時的王子騰可不是京營節度使,自身的能量有限得很,而且還集中在地方駐軍那邊。
自然,不可能出手替賈雨村弄到金陵知府的位置。
要知道,金陵知府可是堂堂正三品官職,已經算是地方大員了,放在京城也是有很大分量的存在。
更進一步,那就是六部侍郎級别大佬,甚至有很大可能進入内閣。
也不怪他最後能夠混成大司馬,也就是兵部尚書。
特麼的,起點就那麼高,加上當今有意利用,升遷速度自然相當迅猛,估計沒有入閣就完蛋了。
當然了,在賈蓉看來成也起點高,敗也是起點高。
因為重新起複的起點太高,加上升遷速度快,因此根本來不及培養黨羽勢力,建立穩固的山頭派系。
結果,不過就是小小風波就被輕易拿下,沒有在朝堂上引發多大風波。
要知道,那可是堂堂兵部尚書,被拿下的時候竟然沒有引發官場動蕩,簡直就是笑話。
眼下,賈雨村起複的時候,雖說林如海也幫了一手,卻隻是五品知府。
賈雨村還是比較滿意的,他的任職地也不是金陵這等繁華所在,自然用不着擔憂什麼護官符之類的。
在任上,他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畢竟出身貧寒,又吃過苦頭,再不用太過忌憚地方豪強的情況下,多少都顧念了一下尋常百姓,所以一任下來風評還是很不錯的。
等到這次機會來臨,政二老爺親自出面,林如海也跟着推了一把,在關中靠近晉省的地方當上了正四品的道台。
雖然不在林如海的管轄區域,可離得近,賈雨村做了什麼都瞞不過林如海,自然也不用太過擔心這厮作妖。
這些有的沒的,賈蓉隻是保持關注,并沒有過多插手的意思,他有其他事情需要耗費精力。
之前,東南沿海大族不是出手,警告了開國勳貴集團麼
開國勳貴集團這邊,自然不會被吓住,相反還被激起了怒火:尼瑪的想幹什麼,造反麼
就是當今和皇室,想要動他們的話,都需要通過七拐八彎的手段,不敢直接下手,丫的一幫地方勢力憑什麼這麼牛氣
若非賈蓉攔阻,他們就要動用自身力量,給予東南沿海大族一個深刻教訓了。
朝廷在東南沿海,有一支水師存在。
不管那支水師的戰力如何,又被滲透成什麼樣子了,可它終究代表的是朝廷。
隻要說動那支水師動一動,在海上給予東南大族的海船一些阻礙,就足夠他們好好喝一壺的了。
真要這麼做了,估計東南沿海大族就要拼命了。
大乾延續的是前明,南明小朝廷時期,東南沿海也爆發過倭亂,雖然規模不大影響也沒正常曆史那般巨大,可裡頭的門道還是洩露了。
起碼京城權貴基本都心中有數,東南沿海大族和外海的不少亡命徒,都有很密切的聯系。
一旦把他們徹底惹惱,要是不管不顧直接勾結外海亡命徒霍亂東南沿海,那情況就糟糕了。
賈蓉的意見是,不要直接自己對方,而是從他們的根本利益上下手。
先将高麗的外海貿易全部拿下,接着就是倭國。
等拿下了倭國的外海貿易後,再想辦法鼓動南方的士紳和世家勢力加入海洋貿易行列,讓南方的勢力内鬥起來。
說一千道一萬,賈蓉不希望大乾徹底亂起來,這對他沒什麼好處的說。
開國勳貴集團大佬被說動,之後便是加大了同高麗之間的海洋貿易,甚至是直接的人員滲透。
他們之前并不是很清楚,高麗的地理環境那麼特殊。
和大乾接壤處群山蔓延很不好走,可南方卻是一片坦途,乃是相當不錯的一處糧食耕種之地。
走陸路自然很不方便,可走海路的話,抵達高麗的精華地域就輕松簡單得多了。
甚至,因為距離大乾北地很近的緣故,十分适合北地權貴的滲透。
話說,依着大乾權貴的尿性,看到了高麗南方開發成熟的大平原,要是沒點想法就不是他們的性格了。
他們最喜歡做的,就是想方設法的摘桃子。
了解了高麗内部的情況之後,加上中原王朝對他們的深刻影響,京城權貴想要滲透過去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一旦滲透得力,那高麗的外海貿易基本就掌握在手了。
畢竟,高麗的海岸線,距離大乾東南沿海還是太遠了,那幫東南沿海大族也隻能做做海貿生意,其他的則是鞭長莫及。
可能也是如此,每次高麗使節過來的時候,都是從南方港口上岸,要說裡頭的小心思可是不少。
賈蓉這次也打算好好折騰一番,京城和直隸地界太過敏感,那就去遼東地界折騰吧,隻要不鬧出太大動靜,基本都傳不到京城這邊,自然不用擔心會引起當今的特别關注……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内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内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